close

  7月24日,臺灣澎湖湖西鄉西溪村空難現場,搜尋清理工作正在進行。臺灣復興航空一家客機23日傍晚從高雄飛澎湖馬公機場時,重飛失敗而在當地失事,造成機上58位乘客和機組人員目前有48人死10人傷。 中新社發 黃少華 攝
  中新網7月25日電 就在馬航被擊落航班的罹難者遺體陸續運回阿姆斯特丹之際,臺灣復興航空又傳出空難。加拿大《星島日報》24日社論則稱,國際航空公司每天也都面臨營運壓力,但營運環境再怎麼惡劣,飛行安全仍然不能打折扣。畢竟一般商品及服務可以退、換貨,一旦出了空難,再多的金錢也換不回親人寶貴的生命。
  文章摘編如下:
  在復興澎湖空難事件中,當天“麥德姆”颱風才剛過境,受到外圍環流的影響,澎湖當地風雨仍大,航空公司亦延後約100分鐘才讓班機起飛,但班機在抵達機場時疑似風雨太大而要求重飛,卻與塔臺失去連絡,隨即墜毀在機場附近的民宅。雖說當時天候符合起飛標準,但是相關環節是否都符合飛安項目要求,飛安單位應會重新檢視所有過程的疑點,以釐清真相,給家屬一個交待。
  其實在復興航空之前,馬航接連兩架飛機失事,出現諸多疑問。可能許多人在馬航370航班今年3月失事之後才瞭解科技的局限:就算機上有俗稱黑盒子的飛行紀錄器,動員包括美、英、澳、日、中等多國最先進的探測儀器,在茫茫大海中也找不到馬航370航班的下落。
  在上周馬航客機被擊落後,也會有人質疑馬航是否為了節省燃油而冒險飛經戰區?目前全球有41個飛航“險區”,也就是戰亂危及飛安的區域。旅游業者、飛安顧問及旅客都很好奇,為何包括澳洲航空、阿聯酋航空等部分業者,在馬航出事的17日之前就知道“險路勿近”避開烏克蘭東部戰區繞道而行,但馬航卻沒有警覺?
  總結今年大型空難,都回歸到飛安風險問題,負責的飛安單位在全球瞬息萬變的動態中,是否作出適當的應變?人命關天,政府最重要的責任之一就是要保護人民的安全,也只有政府有公權力控管飛行安全,作出正確的風險評估。在以色列特拉維夫附近遭到火箭攻擊後,22日美、加及歐洲各國陸續暫停國際航班往返特拉維夫,就是一例,否則乘客只能自求多福。
  在馬航上周被擊落之前,很少有旅客關心飛安航線,乘客在購買機票時,多數考慮是否合乎個人需求。現在接連發生空難後,旅客及業者都比以往更重視安全因素。根據華爾街日報報道,一家旅游風險評估公司提供像醫院、酒店、大使館、治安等綜合安全繫數,並開發應用軟件,發佈從天候到恐襲威脅名單的旅游警訊。創始人認為,沒有人想發災難財,但是提供安全協助是必要的,而該公司網站流量自馬航被擊落後流量爆增三倍。
  有些專家認為,在這些空難事件後,全球主要航空公司比起小公司擁有更扎實的營運經驗,應投入更多資源評估風險,大客機還必須評估其它聯營航班的作為,因為其他航空公司售票時不見得作出同樣趨吉避凶的決定。
  航空業競爭嚴酷,不只是臺灣地方性的復興航空如此,國際航空公司每天也都面臨營運壓力,但再營運環境再怎麼惡劣,飛行安全仍然不能打折扣。畢竟一般商品及服務可以退、換貨,一旦出了空難,再多的金錢也換不回親人寶貴的生命。  (原標題:外媒:全球空難頻傳 航空風險評估亮警訊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w98zwbmz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